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
总体来看,对孩子学习参与度低的父母占全部样本量的12.36%(参与度较低或非常低的占比),可见父母们为了孩子学习也是操碎了心。随着孩子升学,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时间投入有下降趋势,或因初高中孩子住校或课业逐渐超出父母可辅导范围所致。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的父母为孩子报过兴趣班,亦有近五成的父母给孩子报过学习辅导班。学习教育工具类投入(使用学习辅导类app、购买学习机等)的父母占比近三成。相比于其他种类,“请家教”已是极少数父母的选择,或是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的结果。
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更倾向于兴趣班,而初高中阶段则对兴趣班的投入低于全体样本,或因课业加重而逐渐放弃兴趣班。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对课外学习班/辅导班的倾向高,同时也高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体样本对“请家教”一项投入普遍低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孩子是“请家教”的主力军。
调查。班报不择选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报班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一是孩子学习好,用不着;二是担心辅导效果不好,帮不上;三是孩子不愿参加,由着去。19.20%的家长对培训班价格敏感,因价格高而选择不报班。
父母为孩子报培训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强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全面发展。21.20%的家长希望培训班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有17.82%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补强弱势科目。只有8.58%的家长希望报培训班能够减少自己在孩子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
超半数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会选择教学类和兴趣类,其中初中阶段对教学类培训班的倾向高于全体样本。相比于全体样本,小学阶段更倾向于兴趣类培训班,父母们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可谓从小抓起;相应地,这一阶段对考试类培训班的需求则低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则对考试类培训班需求较高,高中阶段尤甚,占比达42.31%,或因为高中课业重,考试成绩也更加关键。
小学生最弱势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占比超三成,英语占比近三成。初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和英语的占比差不多(不考虑“其它”选项前提下)。高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数学和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看来高中生们“学好数理化”任重道远。
数学是培训班报班需求最大的科目,小、初、高各阶段均过半数,其中初中阶段需求最大,占比达69.28%。英语紧随数学之后,也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需求,小、初、高各阶段的占比也均超五成。高中物理或因难度较大,也有超四成的培训需求。
过半数的父母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形式,可见线下教育的优势还是线上教育无法比拟的
有20.16%的父母选择线上即时教学,远高于占比仅有3.64%的线上视频课程,由此推测父母们更希望培训班有即时的互动,而不只是希望孩子自学。“双师课堂”指线上、线下各一个老师同时授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有13.13%的父母选择此项,可见这一形式已为一定比例父母所接受。
超九成父母更倾向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43.17%的父母倾向6-15人的中班,是占比最高的人群。13.78%的父母倾向一对一的培训班,而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更高。一般而言,一对一培训班的费用更贵,可见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在培训班上的金钱投入意愿或更强。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更偏好16-30人的大规模培训班。
2小时左右的课时是父母们最倾向的选择,但对于线上课程,1小时课时和2小时课时的选择者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7.97%、36.54%。超七成父母希望孩子一周上1-2次培训班,以绝对优势超出其他频次选项,可见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并没有被培训班占满。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下一篇: 纽约大学排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