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K12教育赚足了眼球;不过它才是在线教育的蓝海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很多行业步履维艰,但同时也让一些行业逆市上扬,比如在线教育。
2020年以来,。%981涨上比环,%34;在线教育"的百度搜索指数达新高,日均值在1196,同比上涨145%,环比上涨189%。
学生们响应 ";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在家上网课,使得K12教育斩获了无限的关注度、流量、用户甚至是订单量。
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K12教育,而是在线教育当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职业教育。
01.
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已近千亿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训练职业技能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职业教育可分为学历型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型职业教育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后者又分为线下职业培训和线上职业培训。
下面这张图清晰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类别。
基于此,在线职业教育就很好理解了,即借助互联网工具完成职业教育的过程。
近年来,在线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2015年-2018年,在线职业教育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 2018年市场规模增长至768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1136亿元。
2018年 -2020年,在线职业教育将以20%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发展,这将是一片蓝海之地。
02.
蓝海之地:在线职业教育
在线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断档使得职业教育有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行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再加上人们职业形态的多元化、在线课堂的突出优势,使得在线职业教育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1.职业教育是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
随着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线下的产品开始拥抱线上,带有互联网属性的产品层出不穷。
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浪潮下,企业也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网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通过网课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MobTech发布了《2019在线教育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8月,中国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已达3000万,同比增长100%。
贡献这一数字的目标人群有四类。
第一类:在职人员
如今这个时代,技术迭代速度变快,信息更新速度也前所未有,人们固有的知识储量以及想一劳永逸的做派已经不适应飞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了。
在职人员必须持续学习、随时更新知识体系,才能不至被同行"落"得太远。为了保持职场竞争力,很多人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这为在线职业教育提供了契机。
2018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为4.3亿人。即使这当中仅有1%的人有职业教育的需求(约430万),也贡献了大约15%的用户规模。
第二类:学生(毕业生)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K12阶段以"考大学"为终极目标,所以分数就是重中之重。
所谓的"素质教育"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也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缺少实践,于是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出现了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断档,而职业教育恰好可以弥合这一鸿沟。
2019年,中国高校向社会输出了834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工作不久后就会发现,通过参加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已成为必需品,这是使自己具备"胜任力"的关键。
第三类:无业/失业人员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的城镇再就业人口数量一直徘徊在550万-570万之间。这个群体想要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无业人员可就业,就必须进行系统学习,掌握新的职业技能,而这些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来实现。
第四类:农民工群体
截止到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其中,有大约60%在外出工,成为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农民工的收入却一直以来和其付出的辛苦程度不对等,究其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工作都是以卖苦力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强。
农民工想要改善收入,必须提高职业技能,接受系统职业教育。
总结上述四类人群,我们发现:在职人员-学生-失业/无业人员-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从弹性转为刚性,在求职时越是没有话语权,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个人竞争力显得越为迫切。
因此,职业教育在中国的人口现状、教育制度下,成为了社会的普遍需求。
2.应用型与创研型人才存在大缺口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淡化,各行业的人才缺口逐渐暴露出来。
一边是就业人群激增,就业压力加大,另一边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尤其是应用型和创研型人才,最为典型。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就以制造业为例。
根据腾讯研究院一项调查研究,2020年到2025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存在巨大人才缺口,而且几乎每一个重点领域人才总量的增速均落后于人才缺口的增速。
那么,加快应用型和创研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职业教育立足实际应用,更有针对性,对于弥合这类人才的缺口具有重要意义。
3.职业形态呈现多元化
再回到我们这些职业人本身,我们这一代人已不像上一辈一样,一份稳定的工作干10年或者直到退休。
现在的职场环境没有所谓"一劳永逸",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技能,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在这样一路"小跑"的过程中,我们的职业形态逐渐分化成了三种类型:职业转换、职场回归、和斜杠青年。
1)职业转换
职业转换通俗地讲,就是跳槽。
根据领英发布的《2018中国职场人跳槽趋势洞察》,中国职场人的平均在职时间正在降低,2014-2015年度为34个月,到2017-2018年度仅为22个月,也就是说平均工作不到两年就会跳槽。
一方面,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将个人兴趣、工作发展前景、个人提升等因素考虑在内,于是便出现了人才流动。
另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在3年左右,很多人熬过了新人期的不适应,准备大显身手时,没想到企业却熬不过去了。被客观现实逼迫,人们不得不进行职业转换。
无论是出于个人原因的主动离职,还是因为行业动荡、公司倒闭等客观因素所致的被迫离开,每跳一次槽,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适应变化。
这些知识一部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一部分则要借助职业教育来实现。通过职业教育,为我们的职业背景加码,增加谈判的资本。
2)职场回归
第二个职业形态就是职场回归。基本上,每一个职场人都经历过"职场空窗期"。
以80后、90后为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旦遭遇父母患病、生娃养娃这样的家庭大事件,腾不出人手时,很多人就选择了辞职,专心解决当下的家庭问题。
而这个过程不可预知,短的话几个月半年,长的话可能就是一年甚至几年。而这种长时间的远离职场有可能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这次的新冠疫情,很多人 "宅"家两月等待复工,可是等来的却是自己"被裁"的消息。
为什么裁的不是甲乙丙丁,而偏偏是你?说到底,核心竞争力没有,底气不足,在保留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淘汰那些可替代性强的人。
为了回归职场时依然有竞争力,很多人便利用"空窗期"充电,武装自己,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提供了又一契机。
3)斜杠青年
第三种职业形态叫"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拥有多种职业和身份,生活多元化的人群。
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我们参与的职业教育大多为环境所迫,但是 "斜杠青年"却可以看做为抵御职业风险而做的主动努力。
"斜杠"人生具有这样的积极意义:增加一份技能;增加一份收入;增加了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对象是18岁到35岁的青年人,询问他们对于"斜杠青年"的态度。
受访者当中,有11%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是斜杠青年了,而"想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占比高达46%。
在对斜杠青年的认知中,"活力"和"多元"是多数人的选择,占受访者的53%和46%。
这说明,斜杠青年的形象正面、积极,具有榜样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开始追求斜杠人生,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在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4.在线课堂的优势明显
五年前,我们想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比如学习EXCEL,常用的方法有买书自学,或报个学习班参加系统培训,可是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先上XX看一下有没有这样的网课。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以至于凡事"先上网看看"成了我们的首选。
虽然现在线上的很多课程都在贩卖"焦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课堂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之处。
1)在线课堂的优势
便利性
在线课堂让学习的场景不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场所。
只要你愿意,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你的课堂。
比如,对于一个每天需要花2小时在通勤上的上班族来说,在上下班的路上进行学习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线课堂让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
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虽然我们主张要专门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系统学习,但是当你发现你很难挤出大段的时间来专门学习时,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最终将化零为整。
比如,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天南海北出差的人来说,登机前的半小时也许就成了他的学习时间。
也就是说,网课这种形式使得 "时时处处皆课堂"成为现实。一部手机在手,人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了。
获得占用优质资源的机会
为什么一线城市竞争压力如此之大,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削尖脑袋"往里钻?说到底,就是看中了这些大城市的资源,比如优势的土地资源、就业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
现在,有了在线课堂这种形式,各个领域的名家都在网上开课。你可以找名医咨询,也可以找某个行业的大拿求教。
通过网络,你获得了占有优质资源的机会,这是传统的线下课堂不具备的。
高性价比
这里所说的高性价比也许未必是真的高性价比,但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无疑网课"不贵"。大多数的网课都是满足人们碎片化学习的目的,一般不会设置过多的章节。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一般69、99元的网课卖得较好,对应的章节10节-20节,每个章节时长10分钟-30分钟不等。这样的时间用户学起来不会有太大压力,价格上又比较亲民,因此吸引了较多的用户。
对于大多数想要提升技能的人来说,课程的高性价比是其考虑网课的一大因素。
内容丰富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被激发出了"秀自己"的欲望。
将自己擅长的内容,写成文字,录成音频,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包装成课程,发展特长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收入。
网课内容也包罗万象,你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找的任何领域的课程。
2)和技术结合的新兴网络课堂
当然,仅仅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还不能完全体现在线课堂的优势,如今的在线课堂还可以和人工智能、VR技术等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线课堂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和语言学习类APP的结合。
比如英语流利说,使用者按照课程设置进行发音练习,系统会根据用户发音打分。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机器通过学习成千上万的"标准口音"来积累英语口语"数据",建立一套评判标准。
每当有数据输入(发音练习)时,机器就能根据过往"经验"迅速给出分数,评判发音的标准程度。
这当中涉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线教育成为未来线上教育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
在线课堂和VR技术的结合
美国在这一领域已做了一些尝试。
截止到去年,美国1万多所学校已经接受了美国教育科技公司Nearpod VR开发的 VR课程,展开了基于VR的线上课程实验。
像下图这样,在田纳西Hunters Lane 高中,写作老师将VR设备带到课堂,学生们佩戴VR 设备"体验"泰坦尼克号沉没和阿波罗 11 号太空任务之后,再开始写作,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
VR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带给人们全新的学习体验。
国内的众多内容开发商也正尝试开发可使用VR技术的课程,VR线上教育蓄势待发。
不过,在线职业教育的优势有多突出,缺点就有多明显。
比如内容丰富的同时也存在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性价比高的课程不少,但是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对于在线职业教育,如何能做到个性化,根据实际场景做定制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从线下照搬到线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有企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恐怕职业教育领域新的独角兽企业就要诞生了。
那一天何时来,我们拭目以待。
-end-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